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子栏目一

全球最大!中国石化交出2024氢能成绩单

来源:tvt体育    发布时间:2025-04-14 09:19:49

04-14

...


  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接续推进、海水制氢创新突破、氢能交通走廊贯通全国、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揭牌、央企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扬帆起航

  2024年,中国石化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发展绿氢炼化和氢能交通业务积极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中国石化在氢能赛道上有哪些新成绩?

  在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会上,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表示,氢能产业是我国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趋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石化将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应用场景打造等核心任务,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化启动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3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所产氢气将服务煤化工绿色降碳升级改造;推进内蒙古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依托该项目将建设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2024年12月18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炼化建成。该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了新方案,又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路径。

  此外,由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百千瓦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侧线装置在示范运行。该项目首次实现产品氢气增压纯化功能且纯度达99.999%,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推进新型绿氢技术产业化具有示范意义。

  2024年11月,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石化牵头举办中国角“氢能助力气候行动:迈向净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未来边会”。会议为共同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共同迎接能源“氢时代”凝聚共识,汇集了智慧力量,进一步推动了氢能产业化发展。

  交通是氢能应用推广的“先导领域”。中国石化充分依托炼化企业生产优势、加能站网络优势,以交通场景应用切入,加强基础设施布局,深化产业链布局,做大做优氢能交通走廊,助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已建成140余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最大加氢站运营企业,初步打通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汉宜和京沪等6条氢走廊。

  在重庆,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建成投产3000标准立方米/时的供氢中心,生产的高纯氢纯度达99.999%,通过管道送至重庆石油长寿加氢综合能源母站,由管束车配送至加氢子站供氢燃料电池车使用。

  在北京,随着1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氢气提纯设施完善项目投产,燕山石化燃料电池氢总产能超过8000吨/年,可为京津冀地区提供24吨/日的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燃料电池氢供应基地,对助力北京地区氢能源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广西南宁,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广西石油南宁振兴加能站运营以来,彰显了绿色高效便捷的优势。该站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低温高效分布式氨制氢成套技术,制氢规模为同类型最大,持续探索大幅降低用氢成本的不同途径。

  在香港,首座面向公众的加氢站——中国石化香港凹头加氢站建成投用,这是中国石化在境外建设的首座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到1000公斤,可为公交车、环卫车辆、私家车等提供全天候加氢服务,助力香港能源绿色转型。

  此外,中国石化还开展了跨省氢车运输示范。两台氢能重卡跑完全程约1500公里,跨越京津冀鲁苏沪6个省市,沿途在7座加氢站加氢补能,这是我国氢能车辆首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

  中国石化成立氢能装备公司,加强与高校院所、氢能企业创新合作,成功投用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橇装式甲醇站内制氢和氨站内制氢装置,实现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公斤级工业生产。

  2024年4月,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揭牌;7月,石化机械成功研制出22兆帕大排量隔膜式氢气压缩机,服务燕山石化万方级供氢中心,标志着我国氢能储运装备技术再上新台阶。

  在中国石化氢能产业布局和创新突破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氢能装备制造、科技研发领域,其中,碱性电解槽供应商由最初的几家发展到百余家,电解槽等制造成本下降20%~30%。

  为推动我们国家氢能交通产业发展,填补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的标准空白,中国石化联合国内数十家氢能头部企业制定发布国内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团体标准,为制氢加氢一体站系统化和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共同牵头组建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共集合80余家单位,汇聚国内优势力量,融合优质资源,探索攻关关键技术,推进绿氢规模化应用,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支撑和引领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氢能的能源地位,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石化将紧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我国氢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氢能,以其清洁、高效、可持续之特质,正迅速跃升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焦点。于“双碳”战略的宏图之下,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在政策春风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技术革新与市场拓展齐头并进,成果斐然。国家《能源法》明白准确地提出: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2024年,氢能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速推进氢能等前沿科技产业化发展。

  为助力氢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广东省储能协会(筹)、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广州硕信展览有限公司拟定于2025年8月8-10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举办2025第三届世界氢能产业博览会、第三届世界氢能产业大会、第三届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展览会、第三届世界制氢、氢储运、加氢站及配套设备展览会。其中,世界氢能产业大会将以“深度脱碳 解构未来新能源”为主题,拟邀政府、能源、电力、交通、汽车等储能及氢能产业领域内领导、专家代表等参会交流和分享最新技术、行业资讯与市场信息,通过全员会议、平行技术会议、展览展示、颁奖典礼、氢能科普等一系列会议活动,为行业搭建全球氢能产业合作交流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将为氢能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